Available courses
XPT542-EL 教牧學/教會法規與實踐
陳敏欽牧師等具有豐富教牧經歷的台福教會牧長。
教會從設立、建構到發展,和「信仰‧法規與實踐」息息相關。信仰內涵奠定教會的本質和根基,使信眾知其所信;法規內容描繪教會的秩序、制度與結構,使信眾有規矩可循;實踐提供治理教會實際的執行辦法,使信眾得行其所信,並且建立教會過程中,有方向和方法可以依從。
本課程以研討此三大議題為經,以台福教會作為實例為緯,貫穿知識與個案,以幫助學員能具體的學習。課程安排 | 【信仰】 | 教義的必須與台福信仰告白 | 陳敏欽 | p. 2-6 |
|
| 宗派的緣起與台福教會的發展 | 陳敏欽 | p. 7-13 |
聖經的正典與聖經無誤 | 李輔仁 | p. 14 | ||
【法規】 | 解經學的探討 | 陳敏欽 |
| |
| 體制與法規 | 陳慶霖 | p. 15-20 | |
教會管理 | 陳慶霖 | p. 21-23 | ||
牧會理念與牧會方法 | 劉瑞義 | p. 24-26 | ||
教會的聖典與禮儀 | 李輔仁 | p. 28 | ||
婦女按立的議題 | 林淑美 | p. 29-33 | ||
【實踐】 | 教會的紀律 | 陳敏欽 | p. 27 | |
| 屬靈恩賜與教會發展 | 陳敏欽 | p. 34-47 | |
對同性戀的立場 | 謝建國 | p. 48-51 | ||
對墮胎的立場 | 謝建國 | p. 52-54 | ||
問題與解答 | 陳敏欽陳慶霖謝建國 |
|
台福總會, 《台福基督教會信仰‧法規與實踐(卷一、二、三》,北美:台福總會出版, 2010。
Please to purchase a set of EFC FBP (Faith & Bylaws & Practice) manual from EFCCC Bookstore.本課程以信仰法規實踐三大議題為經,台福實例為緯,描繪教會之本質根基、致續結構與治理智慧。
XMC544-EL 跨文化服事
李道基牧師為伯特利神學院碩士,教牧博士,在Biola大學取得跨文化哲學博士學位。現今擔任神學院老師,并在洛杉磯正道神學院、台灣正道神學院、普世豐盛神學院擔任客座教師。
1. 讓學生知道宣教的重要成分。
2. 幫助學生們如何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有效的傳得福音。
3. 幫助學生更加認識宣教事工的環境,用詞和做法。
4. 讓學生更深的了解耶穌在地上的工作。
5. 裝備學生完成耶穌基督給教會的大使命。
教科書:
1.《宣教與文化》 莊祖鯤. Ambassadors for Christ, Inc. Paradise, PA. ISBN 188232430-7
2.《跨文化倫理學》 柏納德 艾得理. 中華福音神學院. 2001.
Strange Virtues – Ethnics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 Bernard T. Adeney. Intervarsity Press. Downers Grove, IL 1995. ISBN 957-0471-11-5
3.《基督教與文化的衝突》馬蓋文. 中華福音出版社. 1979.
The Clash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s. Donald McGavran. Canon Press 1974.
參考書目:
1.《基督與文化》 尼布爾利查. 東南亞神學院協會. 1986.
Christ and Culture. Richard Niebuhr. Harper Brothers.
2. Invitation to Cross-Cultural Theology. William A. Dyrnes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92.
3. Contextualization: Meanings, Methods and Models. David J. Hesselgrave and Edward Rommen.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9.
4. Preparing Missionar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yman E. Reed. Pasadena, CA, William Carey Library, 1985.
5. Ministering Cross-Culturally. Sherwood G. Lingenfelter and Marvin K. Mayers.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97.
6. Communicating Christ Cross-Culturally. David Hesselgrave. Grank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91.
7. Anthropological Insights for Missionaries. Paul G. Hiebert.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5.
8. Christianity in Culuture. Charles H. Kraft. New York. Orbis Books. 1979.
一) 每週課後心得: 佔總分40%
二) 期末交一份讀書心得(請從教科書或參考書中任選一本閱讀):約一千~一千二百字。最後一週上課後再兩週之內交齊。佔總分60%
李道基牧師 以宣教士的第一手親身經驗,帶你認識跨文化事工的具體裝備、訓練,和實務策略。
XPT561-EL 全人醫治
劉富理牧師,富勒神學院哲學博士, 富勒神學院宣教學博士,正道福音神學院榮譽院長暨靈命塑造教席教授、宣教神學暨實踐神學授。主要研究範圍:靈命塑造、 個人談道、門徒訓練、全人醫治與心靈重整。
教導聖經中全人醫治的真理,帶你從人與神關係的修復調整,經歷主愛的醫治。
XPC505-EL 協談輔導IV-危機與衝突處理
傅立德牧師為普渡大學咨商與心理治療學博士,曾任台灣信義會真理堂牧師,中華基督教牧者訓練協會牧師,并在多所神學院任教。
XTS594-EL 神學精華
陳愛光牧師大學畢業後進入達拉斯神學院接受裝備,后到南方浸信會神學院攻讀基督教哲學博士, 於1999年加入正道神學院服事,直到現在。現任系統神學副教授,兼任道學碩士科和基督教研究碩士科主任。
雷雪倫博士為系統神學助理教授,來美留學時信主,之後蒙神帶領進入神學院學習。曾任基督使者協會全職校園同工五年。2014年從三一福音神學院獲得哲學博士,並加入正道福音神學院。
學生能明白神學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對信仰的各主要部份有一基要的概念。
Topics & Assignments 進度主題與作業:
週次 |
課題/內容 |
長度 |
1 |
第一課:總論與聖經 |
3:44 |
2 |
第二課:神 |
3:51 |
3 |
第二課:神 第三課:基督 |
1:01 1:20 |
4 |
第四課:聖靈 |
2:39 |
5 |
第四課:聖靈 第五課:天使與鬼 |
1:49 0:49 |
6 |
第六課:人和罪 |
2:22 |
7 |
第七課:救恩 |
2:02 |
8 |
第七課:救恩 |
2:42 |
9 |
第八課:末世 |
3:41 |
10 |
第九課:教會 |
2:34 |
1. 楊慶球。《會遇系統神學》。中國神學研究院出版,天道書樓代理。
2. 陶恕著,薛玉光譯。《認識至聖者》 。香港:播道會,1988。
英文原著:Tozer, A.W. 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the attributes of God: their meaning in the Christian life. 1st ed. New York: Harper, 1961.
3. 巴刻著。《認識神》 (Knowing God) 。尹妙珍譯。香港:福音證主,2003。
英文原著:Packer, J. K. Knowing God. 20th anniversary ed.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1993.
4. 米爾恩(Bruce Milne)。《認識基督教教義》。台北:校園書房,1992。
英文原著:Milne, Bruce. Know the truth: a handbook of Christian belief. 3rd ed. Downers Grove, IL: IVP Academic, 2009
5. 巴刻(J. K. Packer)。《簡明神學:傳統基督教信仰指南》。台北:更新傳道會,1999。
英文原著:Packer, J. K. Concise Theology: a guide to historic Christian beliefs. Wheaton, IL: Tyndale House, c1993
6. 陳若愚。《基督、聖靈與救贖:基督教要義導覽》。香港:基道,2010。
7. 陳若愚。《教會、使命與聖禮:基督教要義導覽》。香港:基道,2018。
1. 讀書報告 (50%):從參考書目中挑選一本書,寫下中文500-800字或英文400-600字的讀書報告。內容包含:
(A) 摘要書中要點。(20-30%)
(B) 閱讀後的心得。(70-80%)[同學亦可在此額外加上總體學習心得]
2. 課堂心得分享 (50%) :至討論區分享當週課堂學習心得。字數100-200以內。
教導基督教系統神學的主要課題,建立學員正確的神學根基,活出真實有見證的信仰人生。